一项研究表明,一个长期困扰考古学家的儿童头骨可能属于一个人类-尼安德特人混血。
1931年,考古学家在以色列卡梅尔山的斯胡尔洞穴中,发现了距今14万年的儿童遗骸及其他个体遗骸。这些发现代表了已知最古老的有组织人类墓葬。但有一个问题——现代人类可能并非唯一的负责者。
上周发表在《人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重新分析了斯胡尔I号的碎片,斯胡尔I号是指一具可能属于3至5岁女童的遗骸。尽管该个体目前被认为是解剖学上的现代人(智人),但由于其具有一些尼安德特人般的特征,因此其分类仍存在争议。现在,这项新研究表明,这个孩子可能是一个混血儿——并且可能有一个智人父母和一个尼安德特人父母。
为了得出这个结论,研究团队对儿童的神经颅(保护大脑的头骨部分)和下颌进行了CT扫描。他们将生成的3D模型与其他智人和尼安德特儿童的遗骸进行了比较。简而言之,他们发现神经颅更类似于现代人,而下颌则更像尼安德特人。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斯胡尔I号所见的特征组合可能表明这个孩子是一个混血儿。”“在中更新世,黎凡特地区是非洲和欧亚大陆本地血统与其他类群之间基因交流的十字路口,这很可能是斯胡尔I号人类学特征的解释。”
他们的结果与基因证据相符,该证据表明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不仅有过交集,而且相互繁衍了数千年。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智人驱使尼安德特人灭绝并非通过暴力,而是通过杂交将其吸收到自身种群中。无论尼安德特人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今天许多人类都携带着尼安德特人的DNA。
据研究合著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古人类学家安妮·丹布里库尔·马拉塞(Anne Dambricourt Malassé)告诉《科学直播》(Live Science)的帕特里克·佩斯特(Patrick Pester),根据孩子头骨的特征,它“客观上”似乎是一个混血儿。
马拉塞向History.com的大卫·罗斯(Dave Roos)补充说:“颅骨底部定位颈部的骨骼……以及内耳(迷路)的骨骼,都典型地属于智人。”“而下颌骨则典型地属于尼安德特人——它没有下巴,牙弓呈圆形且宽,连接颅底的部分垂直度低得多。”
然而,未参与这项研究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古人类学家克里斯·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并不那么相信这个孩子是一个真正的混血儿。他告诉《科学直播》,斯胡尔化石总体上,包括骨架,大多表现出智人的特征,但这并不否定这些化石可能反映了人类群体之间存在一些基因交流的事实。
但另一个问题继续困扰着甚至研究作者。那就是该地区发现的其他尼安德特人化石比斯胡尔洞穴儿童的年龄要小得多,根据这项研究,这正是早期研究人员最初拒绝杂交假说的原因。
如果科学家们能获得斯胡尔I号的DNA,他们或许就能最终平息这场争论。但马拉塞告诉Phys.org的桑迪·奥斯特(Sandee Oster):“从未尝试分析神经颅的DNA。”“它保存得足够好,可以从岩骨中取骨。但这具有破坏性,而且这个头骨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该论文建议,暂时应将这个孩子归类为属于一个“古种群”(paleodeme),即在同一地点和时间相互繁殖的个体群,而非一个物种。在这种情况下,它将是斯胡尔洞穴的居民,构成“斯胡尔古种群”。
更广泛地说,这项研究就史前墓葬提出了重要问题。它表明,已知最早的墓葬习俗可能并非完全由现代人类所为。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关于这些仪式的起源和动机,新篇章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