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标志性的圣马可飞狮雕像真的是古中国制造的吗?

新的研究表明,这座著名的青铜雕像最初可能是在13世纪末抵达威尼斯之前守护着一座中国墓葬。
09月11日

几个世纪以来,一座标志性的飞狮青铜雕像一直矗立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柱子上。但新的研究表明,这座雕塑可能最初来自中国,这为这座城市作为全球贸易中心的丰富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座雕像建于中世纪,长期以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研究人员在9月4日发表在《古代》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写道,它的特征‘不反映当地的艺术惯例’。相反,狮子的部分特征与中国唐朝(统治时间为公元七至十世纪)的艺术风格相似。通过铅同位素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该雕像的铜材与中国长江流域的矿石相匹配。

研究人员认为,这座雕像最初是守护中国墓葬的,后来在13世纪末期来到威尼斯,当时当地工匠为其添加了翅膀。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考古学家、研究报告的合著者马西莫·维达尔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不知道这座雕塑何时抵达威尼斯,在哪里被改造,是谁做的,或者何时被竖立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的柱子上。威尼斯是一座充满谜团的城市,但其中一个谜团已经解开:圣马可的‘狮子’是中国的,它曾走过丝绸之路。”

这座雕像矗立在威尼斯主要广场圣马可广场的一根巨大的柱子上。关于这座雕像的书面记录很少,没有记载其起源。最早的相关文件, detailing required maintenance, dated to 1293.

根据这项研究,这头狮子类似于中国的墓葬守护神像,旨在保护坟墓免受邪灵侵扰,并阻止死者离开他们的安息之地。维达尔告诉《科学新闻》的布鲁斯·鲍尔:“它可能是在13世纪60年代中期被威尼斯派往中国的使者发现的,并在1270年至1290年之间在威尼斯进行了改造。”“但也有不同的合理推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中世纪的威尼斯是国际贸易的中心。威尼斯建在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潟湖上,到9世纪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海上力量的城邦。到13世纪,威尼斯商人沿着构成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足迹远达波斯、亚美尼亚和蒙古帝国。

最著名的威尼斯旅行者是马可·波罗,他于1271年启程前往中国。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尼科洛和马菲奥·波罗曾在他之前向东旅行。根据这项研究,尼科洛和马菲奥于13世纪60年代加入了一个前往北京的外交使团。

研究人员写道:“在那里,他们有可能遇到了圣马可狮的原始青铜雕塑。“两位波罗家族成员,他们属于连接蒙古宫廷、教皇和其他势力的外交网络,可能将这座混合雕塑的大部分构件运回了家,然后这些构件被巧妙而费力地重新组合成了圣马可新生的神圣象征。”

维达尔告诉《科学新闻》,研究人员确定,这座狮子雕像可能曾有角和更长的耳朵,但有人移除了并缩短了它们。

牛津大学中世纪历史学家汉娜·斯柯达(未参与研究)告诉NBC新闻的伊莎贝拉·科莱塔:“这是一个相当非凡的发现。它表明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广度和强度,即使在这个非常早期的时期。”

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未参与研究)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NBC新闻,研究人员关于飞狮起源的结论“令人震惊——尽管可能不像听起来那么不可能。”

弗兰科潘补充说:“一旦我们开始仔细审视塑造了我们认为我们所熟知的城市的材料、图案和方法,这样的发现并不罕见。[威尼斯]吸收和适应外部影响的能力……正是其活力和韧性的源泉……一只唐代的狮子完全融入其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