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棕熊的头骨讲述了罗马艺人施虐和虐待的故事
近十年前,考古学家在塞尔维亚东部一座罗马圆形剧场遗址中发现了一块破碎的熊头骨。通过对其骨骼和牙齿的检查,研究人员现在已经描绘出了这只动物的令人瞩目的肖像。根据发表在《古代》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这个头骨属于一只六岁的巴尔干棕熊,它在与角斗士搏斗之前,曾啃咬笼子的栅栏。
熊头骨是在莫西亚(Moesia)罗马省首府维米纳丘姆(Viminacium)的遗址中发现的。维米纳丘姆始建于一世纪,最初是一个军事前哨,但在几百年内发展成一座主要城市,人口最多时达到4万人。与其他罗马帝国城市一样,它也拥有圆形剧场,人们在那里观看角斗士比赛——奴隶和罪犯在比赛中互相搏斗并杀死对方和野生动物。
根据《古代》杂志的报道,许多古代文献详细记载了罗马人将棕熊用于娱乐活动。它们显然是受过训练的表演者、角斗士对手和处决对象。但在塞尔维亚发现这个头骨之前,研究人员从未获得过这些活动的实物证据。
根据研究,这只熊头骨的额骨有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发生感染,其犬齿的“过度磨损”表明“曾被关在笼子里啃咬”。研究人员写道,这些证据表明这只熊被圈养了很长时间,并且曾在一场多达7000人的维米纳丘姆圆形剧场表演中出场。
“我们不能确定这只熊是否直接死在竞技场,但证据表明创伤发生在表演期间,随后的感染很可能对其死亡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的首席作者、贝尔格莱德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内曼尼亚·马尔科维奇(Nemanja Marković)告诉《生活科学》的克里斯蒂娜·基尔格洛夫(Kristina Killgrove)。
根据该研究,熊头骨是在圆形剧场入口附近一处小型建筑的遗骸中发现的。考古学家还在该建筑中发现了部分豹子骨骼,而在圆形剧场周边区域还出土了其他野生动物的残骸——包括其他棕熊。这只棕熊头骨的确切年龄尚未确定,但研究人员通过放射性碳测年法,将该小型建筑中的另一根骨骼测定为公元240年至350年之间。
“之前的研究表明,在竞技场中被杀死的动物会在附近被屠宰,它们的肉被分配,骨头被丢弃在圆形剧场附近——而不是埋在正式的动物墓地,”马尔科维奇告诉《生活科学》。
罗马人在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举办venationes,即表演性质的狩猎。他们会在西西里岛和北非捕捉野生动物——如大象、鳄鱼、老虎和狮子——并将它们运往罗马。到达后,许多动物被关在动物园里,在那里它们被饿得屈服,并被虐待训练表演。然后,罗马人将这些动物释放到圆形剧场,供venator(猎人角斗士)猎杀。
研究人员写道,这只棕熊的颅骨骨折可能是由一名配备长矛的venator造成的。伤口发生感染,而感染很可能是导致熊死亡的原因。其牙齿和下颌损伤很可能是由于啃咬笼子栅栏造成的,因为圈养的熊通常会这样做。研究人员写道,除了焦虑之外,这种行为也可能与“营养不当的饮食和缺乏天然的牙齿清洁机会”有关。
“这只熊很可能被圈养了多年,而不仅仅是几周,”马尔科维奇告诉《生活科学》。
直到今年早些时候,人们才发现了角斗士与动物搏斗的第一个骨骼证据:研究人员在英格兰出土的一块角斗士骨盆上发现了一个狮子咬痕——这与维米纳丘姆的熊头骨在帝国的一侧。这两项研究表明了罗马血腥娱乐习俗的深远影响,它们生动地提醒人们,无聊的罗马人要求人类和动物付出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