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的火烈鸟与留居的火烈鸟衰老方式不同,为揭示衰老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一项对法国粉红火烈鸟的新研究发现,迁徙的火烈鸟衰老得更晚,尽管它们在成年早期面临更高的死亡率。
08月26日

大红鹳是引人注目的粉红色鸟类,拥有修长纤细的脖子和似高跷般的腿。除了醒目的外表,这些动物的寿命也相对较长,许多野生个体可以活到至少40岁。

但新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的衰老速度都相同。根据8月25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新论文,每年选择迁徙的鸟类衰老速度似乎比那些原地不动的鸟类慢,尽管它们早期面临更大的死亡风险。研究这些红鹳的差异有一天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揭开其他物种,包括人类的衰老之谜。

科学家们一直对生物衰老的过程感到好奇,尤其是为什么有些物种的衰老速度似乎比其他物种快。最近,他们还关注同一物种个体之间衰老速度的差异,并怀疑这可能源于动物基因、环境或行为的差异。

为了探讨这些差异,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生活在法国南部地区卡马格(Camargue)的大红鹳。在这里,位于瓦拉图尔(Tour du Valat)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得益于一个完善的标记和追踪项目,已经收集了关于栖息在卡马格地中海湿地中的鸟类信息超过40年。

在这篇新论文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840只带环的大红鹳的死亡率和繁殖数据。研究中的一些鸟类被科学家归类为“留居者”,它们选择安顿下来,每个冬天都待在法国大陆。另一些被称为“迁徙者”,当气温开始下降时,它们会飞往西班牙南部、意大利和北非的温暖地区。

这些不同的迁徙策略似乎会影响鸟类的衰老方式。留居者鸟类在生命早期似乎比迁徙者表现更好,在成年早期享有更高的繁殖成功率和更高的生存率。

相比之下,迁徙的红鹳在成年早期死亡率更高,繁殖成功率更低,因为它们要进行危险的季节性迁徙。但它们似乎在生命后期弥补了这些劣势,它们的衰老速度比留居者慢。根据这项研究,迁徙者平均比留居者晚1.5年开始衰老。

科学家表示,这些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留居者早期获益”的假说,该假说认为迁徙和原地不动之间存在一些权衡。

“虽然留居者一生中可以更频繁地繁殖,但这需要付出代价:后期死亡率更高,繁殖成功率更低,”该研究的合著者、瓦拉图尔生态学家 Jocelyn Champagnon 告诉 Gizmodo 的 Ellyn Lapointe。“另一方面,迁徙者可能会牺牲一些早期的繁殖来换取后期更好的生存。”

科学家们还不完全清楚选择迁徙似乎如何影响这些鸟类。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个体选择——例如去留——会对野生动物的衰老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这些结果仅适用于红鹳。但在未来,科学家们可能会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探讨人类的决策如何影响衰老。更广泛地说,这一研究方向可能最终有助于科学家们解开生命的一些最大谜团:所有生物最终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死亡的?我们能否减缓甚至逆转衰老,从而推迟死亡?

“理解衰老速度变化的原因,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困扰着研究人员和博学多才的哲学家,”牛津大学生态学家、首席作者 Hugo Cayuela 在一份声明中说。

相关文章